在控制理论中,稳定性始终是一个系统最基本的要求,之后一切的控制都要建立在系统稳定的基础上。与集总参数系统控制类似,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反馈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,并满足一定特性。分布参数系统状态方程如下:
指数稳定
首先我们给出分布参数系统的指数稳定(Exponentielle Stabilität)的定义:若存在常数$M\geq 1,\alpha>0$,使得系统状态变量$x(t)$满足:
则我们称系统指数稳定。其中范数$||x||$由内积定义:
为了更好地描述系统稳定性,我们定义稳定裕量(Stabilitätsreserve)$\alpha_{stab}$为衰减率$\alpha$的下确界(相当于最小值),它可以用来表示$x(t)$趋向于$0$的速度。若$\alpha_{stab}>0$,则系统指数稳定。
根据第三章节式(13):
我们得到Riesz-Spektral系统的稳定裕量:
对一般系统来说,稳定裕量可表示为:
根据式(5)我们就可以得到系统指数稳定的条件:$\sup_{\lambda\in\sigma({\cal A})}{\rm Re}\lambda<0$,也就是说${\cal A}$的谱集(特征值)要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,这与集总参数系统类似。
状态反馈
反馈算子
状态反馈的目的就是将原系统算子的谱集移动到复平面左半平面,使得系统稳定。它需要给系统增加一个输入$u(t)$,并且$u(t)$由系统状态变量决定。增加输入后的系统可表示为:
其中$\cal K$为反馈算子(Rückführoperator),它将系统变量$x(t)$映射为一个$p$维向量。根据里斯表示定理(Rieszscher Darstellungssatz):每个${\cal H}\to {\Bbb C}$的泛函$f$,都存在一个定义域上的函数$\xi_0$,使得$f(\cdot)=\langle\ \cdot,\xi_0\rangle$。也就是说,泛函空间的每个函数都可以表示为内积的形式。因此$\cal K$可以表示为:
其中$k_1,…,k_p$均为定义域上函数,它们可以在状态空间中分解:
这里要注意,式(9)的分解与之前不同,它是以${\cal A}^\ast$的特征元素$\psi_i$为基进行的,至于原因纯粹是为了之后的计算。
将输入$u(t)$带入原系统得到:
通过状态反馈,我们将原系统算子$\cal A$变成了$\tilde{\cal A}$,并且希望$\tilde{\cal A}$的谱集在复平面左半平面。
系统可稳定条件
系统可稳定条件(Stabilisierbarkeit)是反馈能够有效的前提,它包含如下条件:
1. 原系统算子$\cal A$在右半平面只有有限个特征值。
2. 系统能控。
3. 左半平面特征值不能无限趋近于虚轴。
由于分布参数系统是无限维的,故$\cal A$可能有无限个$\lambda$在右半平面,仅使用$p$维输入无法将它们全部移动到理想位置,因此系统需要满足条件一。我们设系统前$n$个特征值$\lambda_1,…,\lambda_n$在右半平面,其余$\lambda$均在左半平面,因此反馈只需要改变前$n$个$\lambda$,而其余特征值保持不变:
由于$\lambda_i(i>n)$同时是$\cal A$与$\tilde{\cal A}$的特征值,因此满足:
其中:
因此式(9)转化为:
同时$\cal K$能够表示为:
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将反馈算子$\cal K$转化为了反馈矩阵$\overline{K^{\ast} }$与一个算子的乘积,其中算子是原系统决定的,因此$\cal K$只由$\overline{K^{\ast} }$决定。接下来我们只要设计反馈矩阵就能得到相应的反馈算子。若将反馈算子作用于状态变量:
我们发现$\cal K$对前$n$项的$\phi_i$都有相应反馈,并且反馈到$p$个输入的大小分别为:$\overline{k_{1i}^{\ast} },\overline{k_{2i}^{\ast} },…,\overline{k_{pi}^{\ast} }$,以此来移动前$n$个特征值;同时对其余$\phi_i$均无反馈,故其余特征值保持不变。
系统能控性条件
系统可稳定条件中条件二要求系统是能控的,这里我们直接给出系统能控性条件,其证明能够在之后的推导过程中得到。
在反馈控制中我们使用${\cal B}u(t)$来控制前$n$个特征值$\lambda_1,…,\lambda_n$,其中:
系统能控的条件为:$B^{\ast}$无零行。其中$B^{\ast}$定义如下:
反馈矩阵计算
现在就剩设计有限维的反馈矩阵了。我们利用反馈后系统算子$\tilde{\cal A}$的特征值$\tilde{\lambda}_1,…,\tilde{\lambda}_n$与特征向量$\tilde{\phi}_1,…,\tilde{\phi}_n$,得到:
在这里我们引入参数向量(Parametervektoren)$p_i$,它是一个$p$维向量:
其中:
将$p_i$合并得到:
在这里我们先来看看这些$p_i$、$\tilde{v}_i$具体表示什么意义。首先看$p_i$,根据式(15)定义我们可以知道$p_i$表示状态变量$x=\tilde{\phi}_i$时的反馈量。而一般情况下状态变量可由基$\tilde{\phi}_i$排列组合而成:
取前$n$个$\tilde{x}_i^{\ast}$为$x$的坐标(由于$n$项之后的特征向量均没有反馈,故省略),则$x$所产生的反馈量为:
同样状态变量也可由基$\phi_i$排列组合而成:
根据$\cal K$定义,$x$所产生的反馈量也可以表示为:
根据式(17)~(19)可以得到:
因此$[\tilde{v}_1,…,\tilde{v}_n]$实际上就是从基$\tilde{\phi}$到基$\phi$的坐标变换矩阵。而$c_{i1}^{\ast},…,c_{in}^{\ast}$则表示新特征向量$\tilde{\phi}_i$在基$\phi$下前$n$个坐标。
搞清楚符号含义后我们就要根据新定义的$p_i$、$\tilde{v}_i$来得到反馈矩阵了。假设新特征值$\tilde{\lambda}_i$没有重复,并且与原特征值$\lambda$不相等,则$\tilde{v}_1,…,\tilde{v}_n$线性无关(可用反证法证明),$\tilde{V}$存在逆矩阵。又根据式(17)可以得到:
现在我们需要在式(20)中将$\tilde{v}_i$消去。根据式(14)(15):
其中式(21)推导式(22)时用到了下列等式(可以通过状态空间分解证明):
由于$c_{ij}^{\ast}$为$\tilde{\phi}_i$在基$\phi_j$下的坐标,因此$\tilde{\phi}_i$又可表示为:
将式(23)(24)联立得到:
带入式(16)中:
因此:
式(26)带入式(20)得到$\overline{K^{\ast} }$的最终结果:
式(27)可以得到系统能控性条件的证明:若$B^{\ast}$有全零行,则式(27)最后项无法取逆,因此$B^{\ast}$不能有全零行。同时它表明,要设计一个反馈我们只需要设计$\tilde{\lambda}$和$p$就可以了。
反馈控制设计条件
1. 原算子$\cal A$只有有限$\lambda>0$。
2. 系统能控。
3. $\cal A$的其余$\lambda$不能无限接近虚轴。
4. 设计后$\tilde{\cal A}$的特征值$\tilde{\lambda}$为实数或为成对出现的虚数,且相互不重合。
5. $\tilde{\lambda}$不与$\cal A$的特征值或特征值聚点重合。
6. 若$\tilde{\lambda}_i=\overline{\tilde{\lambda}_j }$,则需满足$p_i=\overline{p_j}$。
7. 选取$\tilde{\lambda}$与$p$时,需保证$\tilde{v}$线性不相关。
以上将反馈控制设计条件做了一个总结,其中前三条为对原算子$\cal A$的要求,后四条为对$\tilde{\lambda}$与$p$的要求。
小结
- 分布参数系统指数稳定条件与集总参数系统类似,要求谱集位于复平面的左半平面。
- 设置$\tilde{\lambda}$和$p$来得到反馈算子。
- 反馈控制设计需满足一定条件。